您好,欢迎进入凯发K8(官方)手机APP下载IOS/安卓/网页通用版入口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凯发K8在这座网红桥上溜达溜达不知不觉就从上海去了江苏

发布时间:2023-11-30 19:22人气:

  凯发K8每到傍晚时分,元荡上,横跨上海和江苏的元荡慢行桥便会吸引不少周边居民前来散步,看水鸟掠过水面,看夕阳隐入水下。不知不觉间,走在这座长度仅619米的步行桥上,散步的人早已实现“一脚跨两省”,桥上的沪苏分界线如不注意很难发现,“跨域无感”的便利体验成了这里的日常。

  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其中提出以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著名文化生态湖区。当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揭牌。2020年10月31日,在示范区建立一周年前夕,环元荡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环境提升工程——元荡慢行桥顺利贯通,这是示范区首个一体化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也成为示范区内的重要地标之一。

  元荡总面积近2万亩,1/4的面积属上海青浦,3/4的面积属江苏苏州吴江。以往出于水域管理需要,元荡根据省界线用毛竹和网片分割开来,网障纵贯南北。在2020年元荡慢行桥贯通后,长约4000米的网障被清扫一空。由此浑然一体的元荡回来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除了吸引周边居民前来散步,还有游客到此专程打卡乃至有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元荡的重新“一体化”靠的是机制创新:在水中,双方共同聘请一家保洁公司打捞水葫芦,权责分明;在水上,示范区执委会牵头召集各相关方召开协调会,确立一整套跨区域共同审批的制度方案,统一标准。

  如今,元荡生态岸线正实施堤防达标和生态岸线修复(三期)工程,此外,通过前两期工程也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跨界水体一体化实施标准。因此,元荡桥不仅是眺望元荡湖景的绝佳位置,也是近距离观察示范区制度创新的“共治桥”“创新桥”。

  2023年10月26日,这里是元荡一期“醉美郊野湾”,全长586米的元荡慢行桥宛如一条缎带飞卧在元荡湖上,一侧是苏州吴江,另一侧是上海青浦。

  示范区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省一市交界处,其设立初衷和最大特点,就是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打破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和制度藩篱。因此,太浦河、元荡、汾湖、淀山湖等跨界水体,正是示范区联保共治的重要实践地。

  多年来,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前者为后者提供实践指导,后者为前者提供应用场景。元荡是示范区“一河三湖”生态格局中横跨上海和江苏的核心跨界水体,处于示范区中心位置,不仅是太浦河进入上海的门户,更是沪苏两地一体化治理、联保共治的典范。而在以前,元荡曾长期存在生态退化、入湖河道淤积、鱼塘养殖污染等问题,水质更是常年为劣V类。

  2020年,元荡的改变悄然发生,全长2.4公里、投资2.6亿元的元荡一期工程当年建设完成。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2019年11月执委会成立后,积极搭建跨域项目共商共建工作协商平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共商共建了元荡一期项目,在项目完工的同时,深化提炼形成了《跨界水体生态修复与岸线贯通工程一体化实施指导意见》,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随即,一期制度经验指导了元荡二期工程建设,元荡二期工程实现再推进8.1公里,总投资约9.56亿元,并于2021年10月完工,同时深化形成《跨界水体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项目一体化实施标准》。经过前两期项目的持续推进,元荡大变样的同时,其背后的制度创新正指导新实践,逐步释放制度创新成果红利凯发K8。

  “一次激烈的制度博弈,胜过无数次的项目博弈。”张忠伟将这种从项目明确到经验形成、制度建立的过程,称为从“软”到“硬”。相比以往跨区域协调通常采用的签备忘录、签协议的形式,制度创新无疑增强了合作的稳定性、透明性和可复制可推广性。

  元荡的变化看似在岸上,实则更在水下。基于元荡治理中形成的经验和制度创新,除了指导元荡三期工程建设外,去年示范区还启动了蓝色珠链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三白荡水系连通及水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嘉兴市北部湖荡整治及河湖连通工程(嘉善片)等,今年示范区也正持续推动淀山湖岸线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工程等重点跨界水体的联保共治任务。接下来,太浦河、元荡、汾湖、淀山湖等跨界水体还将大变样。

  示范区两区一县同属江南水乡地带,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数据显示,示范区水面率达20.3%,骨干河道100条,0.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76个,其中跨省界河湖达47个,这些河湖有些互为上下游、有些互为左右岸凯发K8,既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探索跨界联合河湖长制等联保共治机制提供了实践场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在内的“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这背后是联合河(湖)长制等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制度创新的不断推陈出新。2020年初,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沪苏浙两省一市河长办联合印发《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规则》;同年9月,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水利(务)局(厅),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及示范区执委会等9部门联合印发《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为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合保护和协同治理确立共同准则和制度框架。基于此,示范区两区一县创新建立联合河湖长制,探索建立示范区跨界水体联合巡河、联合管护凯发K8、联合监测、联合治理、联合执法的“五联合”实施机制,实现跨界共治一方水。

  今年5月,《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发布,适用范围为示范区内47个跨界河湖的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并鼓励两省一市其他地区跨界河湖复制推广。目前,示范区两区一县已全面建立“一河三湖”等47个跨界河湖的联合河湖长制,截至2022年底,两区一县共任命或聘请310余名联合河湖长,省(市)、县(区)、镇、村等四级河湖长联合巡河已达200多次。

  在跨界联合治水方面,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正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2020年以来,除了示范区外,长三角区域内的安徽滁州、马鞍山、宣城和江苏南京建立了联合湖长制,成渝双城经济圈参照建立起生态环境标准协同、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


020-88888888